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33
编号:13657600
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93例报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3
     【摘要】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引起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3年12月收集的93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资料。结果:中老年人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ADR的几率较高,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和胃肠系统损害最为多见。结论:需要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建立相关使用规则或标准,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药品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28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3-0161-03

    中药注射剂是中药或复方中药制剂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制成的一类注射剂,具有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价格较低、适应证广等特点[1]。近年来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疾病的治疗,尤其在某些疑难病和常见病的治疗上有着其他剂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增多、应用范围的扩大以及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方法的改进,由该制剂引起的相关ADR越来越多,其用药安全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2]。现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3年12月间收集的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旨在为日后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93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3年12月间收集的来自各门诊输液室、各科室临床医师、护士、药师呈报的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资料。

    1.2 方法

    参照我国卫生部关于ADR监测中心指定的判断标准,采用Excel软件,对入选的ADR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种类、涉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类型等结果,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分布

    本组93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中,男54例,女39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85岁,平均(45.3±7.2)岁,其中<18岁8例(占8.6%),18~30岁5例(占5.4%),30~40岁10例(占10.8%),41~50岁18例(占19.4%),51~60岁20例(占21.5%),60岁以上32例(占34.4%)。

    2.2 引起ADR的主要药品种类、构成比及临床表现

    本组93例ADR报告所涉及的中药注射剂共28种,其中排在前11位的有丹参注射液、注射用葛根素、清开灵注射液、注射用七叶皂苷、注射用灯盏花素、炎琥宁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等,具体见表1。

    2.3 ADR所涉及器官及系统
, 百拇医药
    在本组中药注射液引起的ADR报告中,所涉及器官及系统排在前3位的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胃肠功能系统损害,具体见表2。

    3 讨论

    3.1 中药注射液ADR发生原因分析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几乎所有中药注射剂均出现过不同程度的ADR,有些ADR甚至较为严重,此外由于中药成分较多,过敏种类多且不确定,也无法通过预试验减少,因此中药注射剂引起ADR具有多发性、普遍性及不可预知性,且往往会涉及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引起ADR发生的原因很多,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中药注射剂中成分多为中药材提取所得综合成分,其中未知的成分如蛋白质、鞣质、不溶性微粒等非定量成分所占比例也较高,这些成分均有可能造成ADR,这也是导致中药注射剂比单一化学药注射剂容易引起ADR的重要原因之一[3]。(2)现有关于中药注射剂的国家标准中颁布时间不同,使得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参差不齐,所生产的中药注射剂中微粒含量、杂志含量及稳定性、溶解性不同,使得药品质量受到影响,此外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中对于提取纯化温度、时间和次数以及溶剂用量、浓度、滤液、容器等均未标准化要求,这也使得不同生产厂家工艺差别较大,这也使临床用药时ADR有明显差别[4]。(3)中药注射剂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联合用药、配制、输液速度、剂量等问题也会引起ADR,含有复杂成分的中药注射剂与输液或其他药物混合后会因pH值的改变而使某些成分溶解度改变,造成不溶性微粒增加,出现沉淀、混浊、变色等现象,如鱼腥草注射液与生理盐水配伍会发生混浊现象、复方丹参注射液与氧氟沙星配伍会发生沉淀现象等[5]。此外中药注射剂中所含的抗原或半抗原与其他药物作用后可产生抗原引起变态反应或过敏性休克。(4)不同患者自身差异也是引起ADR的重要原因,老年患者由于身体组织器官功能衰退、耐受能力降低,且常伴有一种或多种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对于药物代谢和耐受能力均下降,药代动力学改变,加上经常需要联合用药,因此此类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发生ADR几率较高,从年龄分布来看,本研究中51~60岁20例(占21.5%),60岁以上32例(占34.4%)。
, 百拇医药
    3.2 ADR防范措施

    (1)合理选择药物适应证,不能随意应用中药注射剂,不得随意扩大用药适应证范围,如鱼腥草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等功效,适用于痰热咳喘、热痢、痈肿疮毒等,但不适于寒性病症,而川芎嗪注射液对于心血瘀阻证心脑血管疾病效果较好,但对于痰浊壅塞证患者效果相当较差,因此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基本原则,否则非但不能起效,反而引起或增加不必要的ADR发生[6]。此外如患者能口服给药者不宜采用注射给药,能肌注者不宜静注。(2)用药过程中严格控制中药注射剂用量、滴速、浓度等,临床上随意加大用药剂量的情况经常发生,有资料报道黄芪注射液引起的41例ADR中有19例是一次性用药剂量超出说明书最高剂量,在调查中发现,几种常用的中药注射剂在中医医院使用过程中超剂量用药的品种占91.54%[7]。此外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滴速不宜过快,尤其是对于年老体弱、伴有心脑肺等疾病患者,避免因药物瞬间进入体内过多而引起ADR,输液过快也会引起药物局部浓度增高造成不溶颗粒堵塞毛细血管引发头晕、刺激性皮炎或疼痛等不良反应,而输液速度过慢也容易引起中药有效成分发生氧化、水解、变色而影响疗效或引发不良反应,因此输液速度应参照药品使用说明书,通常要求2 h内滴完为宜,输液过程中如有不适需立即停药或对症处理[8]。(3)注意溶媒的选择,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后往往会由于浓度、pH值、存放时间等变化而造成澄清度改变,需严格参照说明书中需要加入的液体稀释量,避免选择高浓度溶媒或降低药物稀释度等方式给药,防止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的发生[9]。(4)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通常禁忌与西药配伍,也不主张同时配伍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使用,因此应尽量避免联合用药,中药注射剂之间合用、中药注射剂与西药合用时均会产生沉淀、混浊等现象,如清开灵与丁胺卡那霉素和维生素B6配伍以及穿琥宁与庆大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配伍均会出现沉淀现象,合用用药种类越大,发生ADR分析越大,因此应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必须联合用药时尽量减少合并用药种类,避免产生ADR而对患者造成伤害[10]。(5)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有过敏史者应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同时在用药过程中需加强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反应,一旦发生ADR立即停药并采取及时救治措施,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11]。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引起ADR的原因较多,除了药物自身因素外,患者个体差异也是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建立相关使用规则或标准,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由于ADR造成对患者的伤害。

    参考文献

    [1]徐丽华,林壮民,吴小丽,等.中药注射剂合理性使用调查分析[J].现代医院,2013,13(9):73-75.

    [2]崔颖,米云.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中的药学监护[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1):83-85.

    [3]张绍国,魏建英,马利彪.北京市某医院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128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9):948-949.

    [4]刘元.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其成因浅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11):91-92.
, 百拇医药
    [5]冯宇飞,吕邵娃,王艳宏,等.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9):278-281.

    [6]欧阳克海,宋彩霞.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及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6):144.

    [7]李廷谦.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2):111-115.

    [8]于福文,李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4):150.

    [9]罗裕,黄娟萍,蔡廷渠,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问题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61-162.

    [10]廖永发.关注中药不良反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J].中国医学创新,2011,8(8):157-158.

    [11]支敏倩.2009-2011年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0):91-92.

    (编辑:金燕), 百拇医药(黄锦标)